记者傅春秘 储学敏 史娜
打开山海关地图,一条河贯穿南北,她就是见证着古城发展与变迁的“母亲河”——石河。
石河,古称渝水,发乎燕山,归于渤海,因河床绝大部分由卵石组成而得名。石河全长67.5千米,流域面积625平方千米,在山海关境内自石河水库而下,自北向南穿越山海关全境,至龙海大道桥分东西两支汇入渤海。1644年,李自成、吴三桂和多尔衮三方会战于此,并以吴清联军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就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山海关石河大战。
石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因为她不仅无私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古城人,而且也见证了古城人民因她而发生的沧桑巨变。
47岁的山海关区水务局副局长吉倩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海关人。对于在石河畔长大的她来说,石河就是她儿时的娱乐场所,“那时候河水清澈,下河游泳、摸虾捉蟹都是常事。上世纪70年代初,筹建了石河水库、修建了大坝后,为防洪、供给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带来保障,石河为山海关人的生活带来了福荫。”
然而,1984年,一次罕见的大水,让古城人看到了石河咆哮的威力。
那年,山海关连降暴雨,形成了洪水灾害,冲毁了堤坝,毁坏了农田。位于河口附近的马头庄的百姓对那场大水至今印象深刻,“水势太大了,水一直漫上了炕,地里头全淹了,一粒粮食都没收来。”吉倩也回忆说,石河两岸的农田瞬间成了一片汪洋。
同时,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中,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盗采砂石现象时有发生,裸露的河床更成了“天然的垃圾倾倒场”,石河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河道淤积严重、河水污染、堤防破损,严重制约了山海关的经济发展。
生态不容破坏,母亲河更不容伤害。2009年,依照“防洪、生态、休闲、宜居”的要求,围绕建设“秦皇岛市城市生态景观名片”的目标定位,山海关区启动实施了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一期和二期工程,防洪能力按照五十年一遇国家防洪标准,对石河水利、道路、景观、水体生态等进行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完成河道清淤10.8千米,建设堤防26.937千米,河流生态环境和沿岸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2年,刚刚完成的石河一期工程就迎来了一场特大暴雨的考验。“8月3日、4日,特大暴雨袭击古城,最大降雨量达233.8毫米。”山海关区水务局河道管理股公忠凯将这个日期记得一清二楚,“石河水库同时开启了六个闸门泄洪,泄洪量达4000立方米每秒,而石河两岸安然无恙,堤防也没有任何损失。”
更让人高兴的是,通过石河整治修建的连接山海的石河东路南北贯通,极大缓解了古城城区的交通压力。
吉倩介绍,石河东岸景观工程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形成湿地面积70万平方米,石河生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荣获了“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9月20日,记者沿石河东岸景观路走了一段,看到沿岸的银杏、洋槐以及树下的狼尾草、细叶芒等低矮的灌木丛郁郁葱葱,绿满河堤。结合秦皇岛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而打造的健身步道,更为古城人提供了锻炼休闲的好场所。
上午10点多,虽然不是休闲健身的高峰期,却依旧有不少市民在这里健走、慢跑、跳舞、打太极。今年70岁的贾孝华家住河对岸的工人新村,他每天都要来河边走上两个多小时,“这里水清河美,绿化好,氧气多,是我们老年人养生的最佳场所。”
石河的综合治理,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更为古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成了一条有生命力的经济走廊。许多古城人纷纷打趣,“如今山海关最贵的地价就在石河东岸”“前面正在建的那个小区开盘后房价不会低于市区”……
吉倩介绍,接下来,山海关区将继续推动工程建设进度,完成石河三道橡胶坝建设,通过调蓄水更大程度满足两岸百姓生产生活需求,为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同时,同步完成石河西岸景观绿化建设,打造水景观,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石河的经济价值和生态魅力。
编辑:郭小溪 戴山 李志财
责编:刘福庆
终审:马力 张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