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专题 > e观沧海 > 文章详情
你所不知道的河北[105]|高雅的文化艺术
2018-04-11

微信图片_20180411162409.jpg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之滨,奔腾不息的中华母亲河黄河下游以北,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省份——河北。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北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此,e观沧海正式推出特别栏目《你所不知道的河北》,每周三、周六更新。

459 万全社火

微信图片_20180411162412.jpg

社火是民间庆祝春节等节日的庆典狂欢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张家口万全元宵节的社火历史久远,明代就很盛行,其规模大,形式多,套路节目独特,有踩高跷、推小车、斗狮子、跑毛驴、耍龙灯等。一般由擂鼓人按节拍指挥,乐手用多种乐器伴奏,姑娘们身着艳装载歌载舞,小伙耍棍术、拳术,头戴大头娃娃的表演者幽默滑稽,流传节目有《水战杨幺》《张飞夜战马超》《岳飞大战金兀术》等。夜晚时放烟火达到高潮,燃放者反穿白茬羊皮袄,用铁锨将溶化了的铁水抛撒向空中,如天女散花,金光灿灿,变化万千,煞是壮观。

460 冀东地秧歌

微信图片_20180411162415.jpg

流传于唐山地区的一种秧歌舞,由古代的“村田乐”演变而来。分过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过街秧歌走街串巷,边走边扭;场子秧歌在广场或十字街头,进行队形变换表演。大致分为妞(姑娘)、丑、公子、老擓(泼辣的中年妇女)等角色,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道具。舞姿细腻,富于表现力,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腰部、双手摇摆扭动,抒情优美、火爆欢快,以丑的表演最为突出,憨态可亲、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多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曲牌。

461 胜芳挎鼓老会

微信图片_20180411162418.jpg

廊坊霸州胜芳古镇有2500余年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十分丰富。流传有古乐曲、鼓曲、宣卷曲艺、傩舞舞蹈等百年以上的文化遗产30余项,并以花会形式保留下来,其中挎鼓老会最为悠久和著名。明朝初期由驻军带来,1954年文物普查时曾发现一面明万历年间的大鼓。清代曾受乾隆帝御封,赏赐挎鼓会每人一件黄马褂,现演变为身披黄色鼓带子表演的传统。有大鼓、铛子、小钹,表演者步调一致,鼓乐喧天,曲调铿锵,体现了冀中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历经600余年,目前这种以单锤击鼓的表演方式国内已保留甚少,且有完整的鼓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62 信子节表演

微信图片_20180411162422.jpg

信子节也叫千童信子节,是沧州盐山县千童镇为怀念当年随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历经2000多年,现已成为集祭祀、娱乐、表演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相传在秦始皇时期,农历甲子年三月廿八,徐福船队载着数千童男童女从千童镇无棣沟出海不归,此后,每逢这个日子,全镇拜天祭地,召唤亡魂归来,以致演变成节日。后来渐渐缩短周期,从1993年始,每五年举办一次;2008年,此项活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日要清水泼街,黄土垫路,到开化寺千童碑、千童殿举行开祭仪式;身着仙童玉女服装的儿童手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高高的架阁,由壮汉们抬着在全镇游祭,到入海处,以示登高眺望远处的亲人;这与日本佐贺流传千年的4月28日“氏子节”,抬徐福神像西望祭祀仪式遥相呼应,是徐福东渡的民俗佐证,被专家、学者誉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