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缅怀故人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当下。今年恰逢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回溯李大钊同志的一生,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作为北大的教授、图书馆主任,他让马克思主义走进无数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代人的革命导师。与此同时,他给我们留下的又不仅仅是高扬的主义,还有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襟怀坦荡的人格风范。
一、感时感世之作与救时救世之作
《简易生活之必要》写作于1917年4月,发表于《甲寅》日刊,当时李大钊担任该刊的主笔,“重今”、“重我”是他这一时期文章的突出特征。1917年4月初,财政部受贿案被报纸披露,一直备受舆论关注。针对受贿案,李大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分别是《受贿案与立宪政治》《罪恶与忏悔》《简易生活之必要》。这三篇文章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既回应社会的普遍争议,又直指腐败现象背后的社会和个人根源。如果说《罪恶与忏悔》直指腐败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那么《简易生活之必要》则是从个人层面为“繁华社会”“奢靡之风”开出了一剂良方——“今欲有以救之,舍提倡简易之生活,别无善途”。因此,这既是一篇感时感世之作,又是一篇救时救世之作。
二、简易生活方式与共产党人的初心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就强调“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李大钊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共产党人生活方式和初心的路径。
1、“除道义外,一切皆嫌过多。”
虽然《简易生活之必要》探讨的是如何从个人层面实行简易生活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改变,但是“除道义外,一切皆嫌过多”却道出了共产党人选择简易生活的根源和必然。在道义和简易生活之间是一个逻辑循环,从道义出发而过简易生活,过简易生活而坚守道义。这一点从李大钊的人生经历可以获得充分的印证。他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抉择都始终心系国家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疾苦,正如他在《狱中自述》中所书“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无论是求学,就业还是生死面前,他始终把“再造中华”“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经过多年苦苦求索,终于找到“拯救中国的导星”——马克思主义。
2、“吾人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
“忏悔之义,即当以实行简易生活为其第一步。”从个人“忏悔”开始,从个人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从个人简易生活扩展到简易生活之社会。李大钊常年布衣加身,“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成为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北京生活工作的10年间,李大钊七易住所,从未购置房产。他牺牲后,家中只剩一元生活费。他把工资的大部分用于党的革命事业,剩下的还常常接济有困难的学生和青年。在他看来,“吾人之躯干,块然五尺耳,一榻之域足以安息之而有余,安用此华楼广厦也?吾人之口腹,所求者瞬间一饱耳,箪食瓢饮足以飨应之而有余,安用此甘旨珍错也?”
3、“俯仰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作也”
正如李大钊在文中所述,“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务使自己现有之精力、物质,克以应与已缘接而生之要求之负担,绰有余裕。”在衣食,戚友方面富有余力,李大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事业当中。为了心中的“道义”忘我工作成为李大钊人生的又一个注脚。身为知名学者,他学识渊博,著述等身,留下诗文600多篇、150余万字。身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积极推进改革,使北京大学图书馆完成了由旧式藏书楼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而他也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之父”。身为革命家和我的党创始人,他建立和壮大北方党、团组织,发动工人运动,积极促成国共合作。
三、简易生活与我们
《简易生活之必要》真正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必需,如何做好人生的加减法。
第一,简易生活更加关注精神追求,轻物欲享受,重责任轻利益。翻阅历史,我们不难会发现,精神素质高的人一般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很少的物质就能让他满足了,另一方面再多的物质也不能让他满足。因此,物质生活的简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追求。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表达坚定有力,感人肺腑。“无我”就是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念,就是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可以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深刻的诠释。对于广大党员干而言就是像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心中常怀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投身崇高事业,不过度追求个人享受。
第二,简易生活是一种人生态度,懂得“道义”和“多余”之后的自觉行为和主动选择。近年来,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对“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正面倡导,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于“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惩戒,党中央从制度层面不断回归简朴的革命传统。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今天更加需要坚持。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恐怕只有切实做到不为浮名遮望眼,敢像李大钊一样“断舍离”,才能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第三,简易生活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共产党人所追求简易生活,不是消极遁世,不是在收缩欲望之后慵懒安逸、碌碌无为,而是在简易生活中培育厚德,修炼身心,去除身心上的杂垢。只有去除身心上的杂垢,志向才会清晰坚定,人不为名利所缠所累,不为繁华所诱所蚀。(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