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新闻网 > 本地 > 文章详情
五峰山精神新论
2019-10-21

五峰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此处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曾经八次登临于此,在此著书立说、工作战斗,创作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论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五峰山也由此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在党的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五峰山精神是县域文化乃至市域文化的重要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条件的变化,五峰山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在内涵和具体表述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忠于信仰、爱国为民、守正创新、崇文尚贤”可成为其新表述。

(一)忠于信仰

“忠于信仰”是大钊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于李大钊同志革命的一生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18年夏,李大钊同志就在五峰山对十月革命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夏,《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五峰山成稿,这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李大钊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信仰后,便矢志不移,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以大无畏的精神践行马克思主义,以忘我的姿态推进中国革命的进程。

在五峰山上有一处山洞,是当年李大钊同志避难的地方。1924年5月,为了躲避军阀政府的追捕,李大钊同志曾在五峰山避险近一个月。可以说,五峰山是李大钊同志选择信仰、忠于信仰的见证地。面对领导革命事业给自己带来的危险,李大钊同志毫无畏惧、毫不动摇,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李大钊同志是忠于信仰的楷模。“忠”,不仅是不动摇、不二心,也有实践层面的内在含义,知行合一才堪称“忠”。忠于信仰就是要求我们坚守信仰、践行信仰。忠于信仰自然就会忠于组织、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自然就会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讲政治,忠诚是第一位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首要要求。将“忠于信仰”列为五峰山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统一的必然要求。

(二)爱国为民

“爱国为民”的精神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李大钊同志的昌黎盟誓及其人生实践中。1913年,24岁的李大钊准备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在出国之前,他游览五峰山,结果在昌黎火车站目睹了日本驻军枪杀中国警察的惨案,他在游记中记载了此事,并愤然写道:“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这展现出了青年李大钊身上爱国为民、救国救民的宏大初心。在这之后,李大钊同志也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这一初心,正如他在《狱中自述》中所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二是体现在五峰山一带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中。抗日战争时期,昌黎县城被日、伪军占领,而距县城不远的五峰山及五峰山村一带却成为了滦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堡垒。中共滦东地委的电台、报社、战地医院及部分物资仓库都布置在这一地区。五峰山村还建有党组织和民兵队。民兵队规模最大时有60多人,战士们紧密依靠群众,坚持武装斗争,打击日、伪,清除汉奸,被评为“英雄民兵中队”。在国运衰微、山河破碎时,革命先烈们坚持正义、不怕牺牲、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这是爱国为民精神的又一重诠释。

“爱国”既是大钊精神的主要内涵,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则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宗旨与立场。“爱国为民”精神植根于历史、跨越了时空,应当成为五峰山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守正创新

守正即把握本质、坚持基本要义。创新就是有所发展,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事物。

1919年夏,《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五峰山成稿,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给予高度评价。此举既是“守正”,更是“创新”。“守正”在于李大钊同志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无古人之举,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李大钊同志能够正确认识到:“我们现在固然不可拿一个时代一个环境造成的学说,去解释一切历史,或者就那样整个拿来,应用于我们生存的社会”。在这里,他明确反对拿来主义、教条主义,实际上指出了理论创新的重要命题。在同一时间成稿于五峰山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中,李大钊同志写道:“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可见,李大钊同志并没有把马克思的原著视作不可修改的金科玉律,而是要求我们以此为基础,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客观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守正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崇文尚贤

韩愈文化是五峰山的一大文化特色。“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明崇祯年间,五峰山上建有韩文公祠一座,这座韩文公祠几经修缮,保存至今,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黎百姓对韩愈的纪念和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五峰山韩文公祠现在成为各地韩氏宗亲祭祖溯源的重要地点。这就是“尚贤”之风,即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也可引申到对当世贤达之士的推崇。

崇敬先贤、推崇贤达,自然要重视文教,这便是“崇文”。韩愈有诸多治学名句,脍炙人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呈现。受到韩愈文化影响,昌黎自古就有重视文教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昌黎更是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曾五度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崇文尚贤”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浓郁学习氛围,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永远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依靠人才干事创业。这是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引领。

“忠于信仰、爱国为民、守正创新、崇文尚贤”,如此表述五峰山精神能够更好地增强其时代性和特色性,进一步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是对现有表述的继承和发展。(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侯卓沅)

秦皇岛新闻网报料:0335-3912131,秦皇岛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