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秦皇岛双拥网 更换背景 秦皇岛双拥办官方门户网站
收起
当前位置: 双拥 > 重要专题 双拥 > 重要专题

回顾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精神 ——记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之榆关抗战

时间:2019-04-07

11.jpg

开栏的话


本文内容来自《秦皇岛日报》    记者 王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英烈是民族的脊梁。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秦皇岛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强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爆发了京奉铁路大罢工,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山海关保卫战,涌现出大批爱国仁人志士,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据考证,现有3873名英烈长眠在秦皇岛的土地上。

       铭记英烈事迹,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和弘扬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本报开设“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专栏,回顾峥嵘岁月,充分报道英雄烈士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伟大精神,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敬意,在全市大力营造祭奠、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秦皇岛,地理位置显要,为华北通往东北的战略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两京锁钥”之称。秦皇岛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昌黎五峰山写下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不朽之作,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到山海关发动了工人运动。此后,秦皇岛的工人阶级掀起了数次罢工和增资斗争……

     

      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秦皇岛人民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盛世更思英烈,铭记亦为前行。从任人宰割到独立自强,从积贫羸弱到繁荣进步,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辈孜孜以求的民族复兴正在变为现实。继承英烈们在苦难中淬炼出的精神遗产,向着复兴梦想执着前行,是对所有为之奋斗、付出生命的英烈最好的纪念。

       

       在山海关古城墙外,“榆关抗战纪念碑”肃然伫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气壮山河的一页。纪念碑是为纪念1933年1月1日至3日东北军第九旅六二六团抗击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的将士而建,中间悬铜板1块,由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榆关抗战纪念碑”铭刻其上。3面环碑外侧是“战前誓师”“关城抗战”“角楼鏖战”“殊死巷战”“悲壮退却”等5块浮雕,再现当年的激战场景。

       

      1933年1月初,榆关抗战爆发,民族英雄安德馨和他的战友们,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

        

       山海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阻塞,雄关紧扼隘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把山海关看成是控制满蒙的支点,是“稳定”满洲,进而长驱直入中国内地的新起点。1933年,日军完成进攻山海关的部署后,于1月1日发动了侵榆战争。

       

       榆关抗战爆发后,由张学良主持的北平军分会,向榆关前线及滦东驻军提出作战方针:“滦东驻军,以掩护华北集中之目的,对滦东地区,务努力保持,以迟滞敌之西侵。”

       

       临永警备司令何柱国闻变后,星夜驰返榆关前线,到达秦皇岛时,前方炮火已甚猛烈。何下令坚决抵抗,并向全军发布《告士兵书》,提出战斗口号:“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激励全军将士的抗敌决心。

       随着日军增加兵力,城墙被轰成巨大豁口,敌兵随之突进,我军屡堵屡仆,拼争非常激烈,士兵伤亡十分严重,六二六团一营三连连长关景泉战死,二连连长刘虞宸壮烈牺牲,四连连长王宏元殉国。

       

       当敌军战车从南门冲进时,我一营营长安德馨率领两个班奋勇反击。他慷慨激昂地向士兵们发出悲壮的誓言:“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本人一日决不能过去。日本人要过去,只有在我们的尸体上过去!”士兵们深受感动,无不奋勇当先和敌人浴血奋战,直至弹尽援绝。终因敌众我寡,安德馨营长在南门附近壮烈殉国。榆关抗战中,我方坚守城池的六二六团,阵亡官兵412人。

       

       榆关抗战揭开华北抗战的序幕,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一页。诚如“榆关抗战纪念碑”碑文所示:榆关守军以一团之众,抗击着当时一度称雄亚洲的日军,并使敌付出400余具尸体的惨重代价,严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妄图通过榆关直取平津的战略阴谋。守土将士以自己的身躯和无比忠勇的爱国赤诚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中国现代民族斗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又是一年清明时,苍松翠柏慰忠魂。缅怀先烈,传承英烈精神,让它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秦皇岛英烈》)

打印